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国潮1980 > 第九百六十九章 扫荡

第九百六十九章 扫荡

    老舍笔下的《茶馆》里,老王掌柜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早些年有牙的时候,没有花生仁儿吃。现在有花生仁儿了,又没牙了。”


    这句台词无疑是在尽力向人们宣示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哲理。


    人生其实难有两全其美的时候,也不大可能事事周全,心想事成,什么事儿都不会等你准备好了再来。


    当然,反过来同样也能说明另一个对等的问题。


    那就是如果有谁,能想什么来什么,缺什么就有什么的话,那他也就是这世间最最幸福的人了。


    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人吗?


    有啊,宁卫民他就是啊。


    现在的他,因为走出国门后有了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平台,多挣点钱已经不算什么了。


    这小子在日本的资产,因为位于全球金融风口位置,又迎来了日本的降息周期。


    在日本央行的开闸放水的浇灌下,几乎每天都在茁壮勐窜,恨不得以四十五度角的幅度在向上升值。


    要说句不怕被大风闪了舌头的话,他哪怕是躺平,一天都能挣出一两个国内的中小型工厂来。


    富可敌国不敢说,富可敌县应该是够格的。


    所以哪怕在国内,还有个殷悦心甘情愿给宁卫民当搂钱的耙子,存钱的罐子,理账的算盘珠子。


    压根就没让他操半点心,为他又攒下了一百零五万的现金。


    可初五那天宁卫民看过账目后也依然平和,没有多少激动的心情。


    说白了,这点小钱压根他没怎么往心里去。


    无论一百万还是两百万,对他而言,已经没太大不同。


    反正知道自己的产业在挣钱不是在赔钱就行了。


    相较而言,他其实更在乎的,是怎么把挣来的钱,以正确的方式再花出去。


    众所周知,货币都存在着贬值的问题。


    那么如果财富到达一定的程度,那怎么管理好自己现有的财富,也许会比经营企业本身还重要。


    尤其目前的国内环境不比海外,虽然税少,可限制多,缺乏投资途径。


    而且和日币恰恰相反,人民币可是开启了长期的贬值周期呀。


    真把挣到手里的钱就这么放在国内的银行里,无论给多少利息,其实都很难受。


    顶好的,是宁卫民无论挣来多少钱,都能够马上合理消化掉这些现金,一步步加强自己的财富根基,那才叫一个滋润。


    可问题是这事儿又哪儿那么容易啊?


    金钱合理的去处只有两种。


    扩大投资用于实体经济这件事,宁卫民自己说了是不算的。


    到底能不能干,最终他还得听政策的。


    时机不成熟那就得等,否则一步迈大发了肯定会扯着蛋。


    而靠买东西来保值也差强人意。


    如今可不比头几年,没有多少合适的标的物了。


    像买私房得碰运气,属于零散成交。


    字画和印石也因为头几年宁卫民买得太多,价格早已经飞涨。


    买邮票倒还是个好办法,可这事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想价钱好同样得慢慢吸筹,根本赶不上殷悦为他挣钱的速度。


    所以说实在话,在国内让自己的金钱物尽其用,最大程度达成良性循环,就连宁卫民自己也觉得是一件属于奢望的事儿。


    但说来纯粹是邪门儿到家了,老天爷似乎格外偏爱宁卫民似的,是真把他当自己亲儿子疼呢。


    竟然唯恐他不高兴似的,借着捐献文物的这茬口,借着市文物局领导的嘴,刚刚好地把一个正处于价值洼地的巨大宝库,又摆在了他的面前。


    那就是“虹光阁”里售卖的众多文物。


    毫无疑问,对于任何有幸能够接触文物收藏的人来说,文物商店刚刚面对社会开放的内柜,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这是这个年代,普通百姓购买文物为数不多的合法渠道啊。


    但是也不得不说,当时“虹光阁”从外柜转为内柜的这一变化,尽管被《新闻联播》专门报道了一次,还登上了《京城晚报》的头版,可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


    原因很简单,即使是对那些懂得古物,爱好收藏的人来说,下决心花上好几百元钱买一件文物,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别忘了,这时京城的普通百姓,还在为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努力。


    而这些摆在文物商店里的东西,毕竟是生活必须之外的需要。


    哪怕是此时已经对古董初窥门径,开始捡漏的马老师来说,也是一样的。


    实际上据日后这位爷自己在节目中回忆,当年他虽然常去逛“虹光阁”内柜,可也就是去看看,买还是很少的。


    可能去个十次八次,也就有一次是买东西。


    所以这么论起来,这世间最幸福的人,也就只有宁卫民了。


    和别人比较,他不但手里有钱,也有地方放置,而且还有人情关系,那可是的的确确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啊。


    尤其是一去之后,他亲眼所见,那里的东西是那么的便宜,那么的好。


    一双眼睛都不够用的了,更是恨不能把所有的物件都搬回家去才好呢。


    甚至就连陪着他同去的康术德,也是逛得心花怒放,看得满眼放光,打心里替徒弟能捡到大漏儿感到高兴。


    至于说到的文物质量和价格嘛,那真的太划算了。


    别忘了,过去的文物交易可没对内放开,价格根本没被外国人给炒起来。


    而且现在放开,也是因为没人要才开内柜嘛。


    初始价格定的就不可能太高,甚至因为着急变现,比卖给外国人的价格还要低上一成。


    】


    比如说一个雍正官窑粉彩碗不过也就是三百五十块钱能够买到,还得是品相比较好。


    如果有“崩”有“冲”,有毛病的,可能甚至百十块钱就可以买到。


    可在宁卫民的眼里,就这样的东西,放到日后,怎么也得是千八百万的大价钱。


    还不一定买到品相非常好的,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嘉道”的呢?当然还要差一点,基本比“雍乾”的要低个几十块。


    “同光”的官窑,就更便宜了。


    23cmx7cm的盘碗才三百,16cmx7的五十,8cmx3cm的二十。


    而“光民”的,哪怕是大件儿也就是上五十而已。


    你要成摞往家搬,一板儿车的家什,顶天了也就两万块钱。


    有个词儿叫“乐不思蜀”,大概这个时候用来形容康术德和宁卫民师徒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他们也没客气,凭着手里的领导给的条子,那是大扫荡一样的选货啊。


    至于买了些什么?


    那肯定是从上至下,先挑好的买啊。


    别的不说,首要前提肯定得紧盯官窑。


    然后是按照年份、窑口、是否成套、器具用途,依次排序。


    好家伙啊,这爷俩挑起东西来那真就跟菜市场买搓堆儿菜似的。


    堂前五供是成套成套的要,清三代的碗是论摞论摞的买。


    什么西瓜罐、将军罐、日月罐、花口罐……


    什么壁瓶、梅瓶、蒜头瓶、凤尾瓶……


    什么观音尊,牛头尊、萝卜尊、太白尊……


    什么背壶、梨壶、博山炉……


    什么卧足碗、高足碗、净水碗……


    什么高足杯、鸡缸杯、压手杯……


    但凡见着“雍乾”和“嘉道”年间的官窑瓷器,都是有杀错没放过啊,全都一律拿下。


    虹光阁上至经理,下至店员,何曾见过这么买东西的阔主儿啊?


    那真是被这爷儿俩给扰的鸡飞狗跳。


    一开始还采取人跟人贴条的方式呢。


    也就是顾客挑中什么,一个店员就先用条子把那东西给贴个条子,意思是卖出去了,别的顾客再看上就不能买了。


    后来发现不行了。


    因为贴条速度都赶不上这一老一少紧着划拉的。


    他们要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很快就把虹光阁的人给弄含湖了,一度停止了挑选。


    直至宁卫民亮出空白支票来,陪着他们来的罗广亮和小陶,又亮出两箱子钞票。


    这虹光阁的经理才能确定这几位不是开玩笑,而是真的要买。


    不过买归买,章程也得变了,等待劝走了店里的几位散客后,没别的,关门了,就专门伺候宁卫民他们一行人选东西了。


    但就是这样,全店的人也忙碌的不行,因为会计得算账,店员得负责装箱打包。


    等全部统计完,已经下午见了。


    总共宁卫民他们选了九百六十四件,买空了店里的十分之一,总价二十七万两千二百。


    那想想看,光打包的工作也是个不小的工程呢。


    所以都到这份上了,宁卫民把现金都点出来了。


    虹光阁的经理还是免不了擦着汗,给上级领导挂了个电话,请示让人这么买到底行不行。


    要卖出去的,可都是精品啊。


    要说领导那边还真给力,不但点头批示可以。


    而且还让经理又给宁卫民算个折扣,只收了他二十五万。


    随后市局领导还让经理把电话转交宁卫民,亲口对他支持文物局的工作表示感谢。


    最后顺便还告知他一个消息,说文物公司还有一个敦华阁,好东西也不少。


    如果感兴趣,邀请宁卫民可以改天去那儿看看。


    瞧瞧,这就是人情的价值啊,那还能辜负领导的这番美意吗?


    没别的,肯定得去啊!


    但就这还不算完呢,宁卫民是心满意足了,可临走临走,又让康术德给捡一大漏儿。


    敢情老爷子听虹光阁的经理说店里还有些大件儿的东西摆在后面库里,就想去看看。


    结果这一看不要紧,居然真相中了一对栽在粉彩大花盆里的料器蟠桃树。


    出来问了价,听说要四千,又是一口要买下,立马催着让宁卫民给数钱。


    当时宁卫民还有点不理解呢。


    因为他进去一看,这对料器虽然属实做的不错。


    桃树啊栩栩如生,花和叶泛着荧光,莹润光滑。


    真是太逼真,太漂亮了,那一眼望去就是“美不胜收”四字。


    可问题是料器不终究还是料器嘛,这东西是玻璃的,不是宝石,而且历史太有限啊。


    想想看,为了代替宝石盆景,清中叶才出现的玩意。


    哪怕你就按古董算,那也不会太早啊。


    四千?


    都能买十个雍乾年间的大件官窑瓷器了,而且是品相完好的那种。


    就买这玩意,亏不亏啊?


    别的不说,宁卫民麾下就有蒋师傅这样的料器高手。


    这种东西如果想要,他自己的人也能烧的出来啊,那成本肯定要低不少呢。


    何况这玩意也忒大了点儿。


    光树高就一米五,枝干伸展出去还特占地儿,连同大玻璃罩子往地上一放。


    一盆料器占地就差不多两平米,重量得有小二百斤。


    另外这玩意也太娇贵了,就没一处不怕磕碰的。


    只要稍微一不留神,一个闪失就得残了。


    这玩意要运回去,嘿,一般人非得愁死,这让人怎么往家弄呢?


    宁卫民虽然是早有准备,今儿是让罗广亮和小陶一人蹬了一辆板儿车来的,预备着就要拉货走


    可光拉这东西,估计一盆就得占用一车,他们两辆车就得单跑一趟,这也忒冤枉了点。


    总之,是怎么琢磨怎么亏得慌,所以宁卫民就有点不大乐意,委婉地劝师父要不要再考虑考虑,说买这么个玩意搬运太麻烦了。


    没想到,康术德横眉立目的用眼睛直瞪他,嘴里也毫不客气的说“蟠桃树代表长寿,这彩头好,我就喜欢这份祥瑞。怎么着?我不能买啊?”


    这下宁卫民就心知有异,不敢再反对了,然后赶紧强忍着肉疼拿出四摞钞票把账给付了。


    随后又跟着罗广亮和小陶,在老爷子的指挥下把这对桃树连带玻璃罩子外裹上厚厚棉被。小心翼翼的抬上了三轮车,决定最先就运送这对东西。


    说心里话,跑这一趟,那可真是费了大劲了。


    想想就知道,二百多斤的东西还这么娇气的。


    运这玩意的人,还能不遭罪吗?


    别看用车运,可蹬车的不能快了,没件儿东西还得有人在车上扶着。


    真跟抬两个事儿多的活祖宗差不多。


    不过话说回来,真等到出了虹光阁的门,他们四个人都护着这对东西上路了,宁卫民也终于从老爷子口中知道到底怎么一回子事儿,立刻就不觉得这趟跑得亏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康术德弄回来的蟠桃树不是凡品,老爷子说那是西太后的东西。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老爷子又有什么依据呢?


    那当然有依据啊。


    首先就是这么大的料器,民间很少见,只有供奉宫廷的御厂才能造得出来。


    再加上粉彩的花盆符合同治、光绪时期的时代特征,自然年代就对上了。


    最重要的是这位太后有个习惯,要求自己用的瓷器,都要署上自己曾经住过的殿堂名。


    而世人虽然大都知道“储秀宫”是她的居所,但“体和殿”是这位太后用餐的地方却很少有人知道。


    那花盆的边缘上,恰恰就有“体和殿”的字样,虽然非常小,但还是能辨认出的。


    可为什么虹光阁的人就没发现这一点呢?


    据老爷子推断,目前所发现的,具有“体和殿”这种字样的,应该大多都是些餐具,很少有大型器具用这三个字的。


    另外就是料器这种东西容易让人大意。


    就连宁卫民都知道料器是没多少历史的东西,虹光阁的人当然也清楚,肯定不把这东西当回事。


    最后再配合着这种蟠桃树的特殊的题材,再结合史料记载,就可以推断出来了。


    有文记载,慈禧太后在50大寿的时候费银15000两,60大寿的时候费银121100两,70大寿的时候费银38500两。都曾大量烧造用瓷、摆件和料器。


    所以这东西,不出意外,应该就是为慈禧太后寿辰专门烧造的。


    而且是专门摆在“体和殿”里的摆件。


    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烧的,有个比较讨巧的办法,只要数数树上的蟠桃数目,大概就可以知道了。


    这么一说,除了康术德本人,所有年轻人立马就来了兴致。


    再罗广亮和小陶催促中,宁卫民一数下来,发现还真是!


    每棵树都是整整六十个桃子!


    这下给他美的,不但一点也不累了,郁闷烟消云散。


    反倒还来了精神头,沾沾自喜地得瑟起来了。


    “哎哟哎,这可是西太后的东西,以后也再也没了。我看,都算的上国宝了,四千,划算呀。我说师父哎,虹光阁里那么多东西,您怎么就能能看出这俩玩意不一般了。火眼金睛呀。嘿,咱们今儿可算走了大运了。瞧这份运气……”


    然而老爷子却极其不给面子,故意刺激他。


    “这是运气?我凭的是眼力!你小子,真是一对眼珠子白长了,越活越回去了。当然也赖我,我就不该收你这么个靠运气的徒弟啊。听着,这东西钱是你掏,可没你的份儿,别惦记了啊。等哪天腻了,我也给捐了。谁让你懈怠课业,肚子里总没点真玩意呢,臊不臊得慌……”


    伤害不大,侮辱极强,而人的自尊是不能这么伤害的。


    宁卫民被数落得无言以对,犹如一朵花般惨澹,一杯酒般暗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逆天邪神 大明星就是我 完美世界 第九特区 战神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