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132章 学问是好,但得看有没有学好

第0132章 学问是好,但得看有没有学好

    时间一晃,便是腊月已过,正月见尾。


    在太子宫:凤凰殿门口,恭敬的送别太傅叔孙通,刘盈站在凤凰殿殿门外的高台之上,不由长出一口气。


    正月见尾,二月将至,呵气成冰的长安城,也算是稍有了些许暖意。


    只不过,终还是春正月,未央宫内的宫室,仍旧是银装素裹,冬阳照射在堆积于宫道旁的积雪之上,也还反射出点点亮光。


    “呼~”


    猛吸一口凉爽的冷气,刘盈稍有些闷胀的头,也算是稍缓解了些。


    看着不远处,正疾布走向自己的舅父吕释之,刘盈不由淡而一笑,侧过身,结果小太监春陀手中的披风,便迎了上去。


    ·


    “家上,怎今日,不于太子宫对奏?”


    被刘盈领着,向与太子宫背道而驰的方向走去,吕释之不由稍有些疑惑起来。


    就见刘盈闻言,略带自嘲的一笑,旋即叹息着摇了摇头。


    “自冬十一月,甥便可谓一步不离太子宫,凡除去歇鼾、用食,便皆于学堂,受教于叔孙太傅。”


    “至今,春正月近毕,可是已足二月有余啊~”


    走在那条积雪已被扫至两侧的宫道之上,稍带自嘲的发出一声感叹,刘盈便轻笑着侧过头,不忘将上身稍侧倾向吕释之的方向。


    “甥,实在是憋闷不已啊······”


    听着刘盈稍带心虚,又略有些自侃的道出这番话,吕释之也是不由摇头一笑。


    片刻之后,就见吕释之面色一滞。


    “家上可欲出宫?”


    “若欲出宫,臣这边往取车辇。”


    说着,吕释之不忘做出一副立刻就要走开的架势,原本轻松的面色,也是稍带上了些许严肃。


    “家上出宫,恐还当有禁卒随行······”


    “嗯,臣还当往宣室,同皇后知会一声,好叫皇后传手令至南军,以调禁卒。”


    看着吕释之一副郑重其事的模样,刘盈却是悠然长出一口气,轻笑着摇了摇头。


    “不必如此大费周折~”


    说着,刘盈也不由悄然停下脚步,侧身正对吕释之,指了指不远处,隔绝宫室与宫外蒿街的未央宫北宫墙。


    “今日,甥便同叔父至宫墙之上,稍观长安之貌?”


    听闻刘盈此言,吕释之面善郑重顿消,只淡笑着一拱手。


    “即家上相邀,臣,不胜荣幸······”


    就见刘盈闻言,又点头一笑,便沿着宫墙内的石阶,向宫墙之上走去。


    吕释之却是没着急跟上前,而是快步跑到不远处的司马门,对拱门内执戟而立的禁军武卒说了些什么。


    不片刻之后,刘盈也已登上宫墙。


    而在吕释之小跑着爬上宫墙,来到刘盈身后之时,二人左右各三十步范围内,已是不见哪怕一个人影。


    倒是宫门处,悄然摸出去了几十名禁军武卒,装作巡逻街道的模样,以宫墙上的刘盈为中心,不远不近的站在宫墙之外,围出了一个半径近五十步的半圈。


    刘盈倒似是对此毫无知觉,只面带思虑之色的缓缓踱步向前,向着北宫墙、东宫墙交接之处,北阙所在的城墙段缓缓走去。


    见刘盈没有主动开口的意思,吕释之也是心领神会,悄然上前些许,似是闲聊般,率先打开了话匣。


    “往二月余,家上皆于太子宫中,受教于叔孙太傅。”


    “臣方才闻家上言:憋闷?”


    “可是叔孙太傅所教之学,家上有所不喜?”


    听闻此问,就见刘盈稍带无奈的摇了摇头。


    “倒也谈不上不喜。”


    “往二月,叔孙太傅皆未于甥,复言儒之大义,倒是孔孟之学、儒家六经之传延,令甥实受益匪浅。”


    说着,刘盈不由轻笑着低下头。


    “若非叔孙太傅讲述,孤尚不知:秦相李斯、公子韩非等刑名之士,竟乃儒家六经之其——《尚书》之传人。”


    “孤更不曾知:《春秋》《仪礼》之传人,便乃今汉之北平侯张苍、太中大夫陆贾。”


    “北平侯、太中大夫二人,竟曾于稷下学宫,同李斯、韩非同受教于荀子。”


    “更有甚者:《诗》传人浮丘公,亦乃北平侯、太中大夫之同窗;楚王叔得授《诗》于浮丘公,若论资排辈,还当唤北平侯、太中大夫二人一声师伯?”


    面色稍带诧异的发出一声反问,便见刘盈笑着摇了摇头,悠然一声长叹。


    “往日,甥只喜儒家仁恕之道,却不知因何而喜。”


    “父皇恶鲁儒之行,甥亦不知,父皇因何而恶。”


    “往数月,得叔孙太傅以儒学往百年之传延相说,孤才方知:儒学之盛,乃因先贤子夏,后又韩非、李斯等辈,习学于儒,而其才能胜于儒、青出于蓝,而其青又胜于蓝。”


    “及儒学之弊,则乃鲁儒礼教之士不明大义,只识礼乐、尊卑之序于己之利,而不明《诗》《书》之家国大义。”


    说着,刘盈终是缓缓停下脚步,面带感怀的侧身看向吕释之。


    “儒之大,实可谓令甥叹为观止;然儒学,不同于儒士。”


    “儒学多劝人相善,然儒士,却不尽为有识之士。”


    “如孤往日之喜儒,或如父皇之恶儒,恐皆不可取。”


    “当喜或恶,还当看人呐~”


    说到这里,刘盈也来了些许兴趣。


    “便言父皇:于儒家之士百般厌恶,然于今之叔孙太傅、往日之广野君郦食其,皆颇有倚重。”


    “然于汉五年,扬言‘为项王披麻戴孝,誓死不降’之鲁儒,便乃不明大义之人,合该为天下所唾!”


    “故于儒之善、恶,恐不当论其学,而当论其士,论其士之行。”


    “若有儒士得北平侯之能,便当用以为国之柱石;然若有鲁儒之流,以尊卑之序,欲乱吾汉之国本,便当不吝以惩、戒之!”


    “如此,方合国用士、君用臣之道······”


    道出这一番令吕释之都有些眼前一亮的言论,刘盈面容之上,也不由隐隐挂上了些许感怀。


    过往这两个多月,要说刘盈从太傅叔孙通口中,真学到了什么儒学真谛,那就是开玩笑了。


    但从儒家在秦末、在楚汉,以及如今汉室所经历的不同遭遇,刘盈对于这个学派的未来,有了相当明确的规划。


    ——儒家的好坏,根本无法下定论!


    就说如今,尚还存在于天下的儒家四经,即《诗经》《仪礼》《春秋》《周易》来说,合在一起,本都是儒家文化的瑰宝。


    但具体到人,尤其是那些专精于某一部分的儒生,‘专修一经’所产生的效果,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就说最具代表性的《诗》《礼》二经,学这两经出来的学生,精神面貌都是完全不同,根本不想同一门派!


    正所谓:诗三百,思无邪。


    治《诗》的儒家学子,张口闭口不是家国大义,就是华夷之辩!


    弘扬的,不是开化外蛮,就是教化黔首!


    反观治《礼》的学子,三口不离一句‘上下尊卑,纲常有序’。


    表面看上去,二者所弘扬的价值观,似乎并不冲突;但稍往深处一挖,就不难发现:这两个派系出来的世子,其三观几乎是截然相反!


    学《诗》出身的士子,讲究的是开化,是广收门徒以开民智!


    而学《礼》出身的,尤其是在鲁地学《礼》的士子,将其满脑子的想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再说直白点,就是儒家内部的《礼》派,尤其是鲁儒一脉,弘扬的是‘老爷永远是老爷,泥腿子永远是泥腿子,世世代代都如此’。


    认识到这一点,再去看那些鲁地儒士和齐、楚儒士一见面,就恨不能打出狗脑子的场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


    所以在刘盈看来,与其其穷究‘儒家到底好还是不好’这个永远不会有答案的命题,倒不如直接看人。


    同样是学儒出身,他有本事,有才能,那就重用!


    可你没本事、没能力,还眼高手低,那就有多远滚多远!


    想明白这一点,再去看如今朝堂,那些人均自称‘黄老之士’,实则各有所学的朝臣百官,刘盈便发现:过去云里雾里看不清楚的那些东西,瞬间就清晰了很多。


    很显然,这对刘盈未来的行政举措,以及对汉室的发展规划,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很可惜,当刘盈兴致盎然的道出自己的见解,身旁的舅父吕释之,却好似并不十分感兴趣。


    暗自稍叹一口气,刘盈便也明智的停止了这个话题,继续向前缓缓踱步而去。


    待吕释之跟上,刘盈稍一思虑,便开启了今日的正题。


    “往二月余,甥于太子宫受学于太傅。”


    “先前,甥同舅父所议之事,不知舅父可曾查明?”


    听闻刘盈说起正事,吕释之面上那抹不知来由的愁苦稍淡了些许,赶忙抬起头,对刘盈一拱手。


    “禀殿下,皆已查明!”


    “果不出家上所料:往二月余,长安粮价日涨五十钱每石;春正月,便已破石三千钱!”


    “至今日辰时,东市十数处米铺均挂牌:米石,足三千八百五十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逆天邪神 大明星就是我 完美世界 第九特区 战神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