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 第四百三十二章 盐场进度

第四百三十二章 盐场进度

    葭州南门的战局出乎意料的顺利,王安把所有火铳手和弓手都调到了瓮城上方,结果被大爆炸给一锅端了。


    南门城楼上不到四百明军,不少明军被巨大的冲击力生生震死,运气好点的只摔了个头昏眼花耳朵嗡嗡直响而已,还有些人被气浪掀飞到城墙底下,或生生摔死或率断手脚。


    其中,聚集在瓮城上方的火铳手和弓手离爆炸最近,几乎全军覆没,不是被震死就是被掀飞。


    老黄摇摇晃晃地带着手下登上城墙后,只见城墙上一片狼藉,到处是被震死震晕或躺在地上呻吟的明军,能站起来的,只有寥寥数十个。


    原本堆积在城墙上的礌石和滚木散落得到处都是,几个大水缸早已化为满地碎片,潺潺的流水正沿着城墙往远处蔓延。


    那个火药包的爆炸威力是相当大,若不是有一扇厚实的门板卡在门洞外,恐怕门洞里的两百多个关帝军得死伤大半。


    王安在爆炸前就远远跑开并趴到了地上,所以他既没死也没被掀飞,只脑瓜子嗡嗡直响而已。


    见老黄率人登上城头,王安急得连声大喊:“迎敌!迎敌!”


    可缓过神站起身的明军仅数十个,而且刚才的爆炸早就将他们的胆气给炸没了,一见关帝军涌上城头,这些脑瓜子仍嗡嗡直响的明军吓得连滚带爬纷纷逃跑。


    老黄带着手下迅速赶到城楼,但凡想爬起来抵抗的明军统统一枪崩掉,投降告饶的集中一处,扔在地上昏迷不醒或来回打滚的暂时不理会。


    来不及逃走的王安被逮住了,捆了个结结实实扔在一旁,董季则被简国宁从一堆瓦砾中刨出来,又是泼水又是掐人中一番折腾才缓缓转醒,可一见简国宁又气得再次昏了过去。


    城内营房的明军在一阵慌乱之后,才勉强在各个将校的率领下战战兢兢地朝南门逼近。


    东门香炉寺方向的明军也想来支援南门,可临近东门的一座营房忽然着火,很快熊熊燃烧起来,北门守军还摸不清南门发生啥事的时候,不远处一座兵备库也忽然起火,几个传令兵甚至在离城门不远处被身份不明的人用火铳袭杀,东门和北门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


    这是老黄先前安插在吴堡城的尖哨所为。


    南门城楼上,老黄指挥手下用滚木和礌石堆积障碍,堵住上城头的运兵道,通往东门的城墙也堵了起来,关帝军们持短铳守在障碍后,老黄还从瓦砾中翻出了几门小佛郎机炮和虎蹲炮,几罐火药和散弹。


    从营房过来那数百明军装模作业地向城墙发起一波进攻,听得城外关帝军主力的脚步声愈来愈近之后,便扔下十来具尸体一哄而散。


    秦川率一千红衣侍从和五百关帝军沿着南门外的陡峭坡道鱼贯入城,然后兵分两路直奔北门和东门,只花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彻底控制了葭州城。


    吴堡、葭州、绥德及永宁这四座晋陕交界战略地位最为重要,也最为易守难攻的城池,已尽在秦川掌控之中,三川河以北至后套地区的黄河流域也完全在他控制之下。


    北有阴山屏障,东有内长城和云中山,南有吕梁山,西有神木、绥德、葭州、吴堡等重镇屏护,秦川若掌控的晋西北已固若金汤。


    葭州城大局已定后,秦川便稍微调整了各个防区防务及兵力分布。


    由于明军对河曲及保德州已构不成威胁,所以秦川将冯一龙调到葭州,并将吴堡和绥德的防务一并交给他。


    神木一带防线由山猫儿负责,黄河沿线的多个军堡统统只保留五十到一百守军,其余的全部调入绥德、葭州和神木。


    虎大威则调入鄂尔多斯,既能保护盐场和鄂尔多斯部,又能在北边威胁榆林。


    如今,榆林城已孤悬在外,三面受敌,神木、葭州、绥德以及鄂尔多斯的虎大威随时都可以向榆林发动进攻。


    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在吴堡粥棚的吸引下,陕北地区所有能活着走到吴堡的饥民,几乎都汇集到了一块,许多有地种却填不饱肚子的平民和佃户也纷纷加入饥民大军到粥棚混粥吃,这些人口自然被秦川笑纳了。


    陕北贫瘠大地人口并不多,所有饥民加起来才三万六千余,再加上吴堡、绥德、葭州周边村寨的百姓,这一躺秦川只得了四万五千人口。


    陕北的耕地也不多,以无定河、窟野河等河流两岸的河滩地为主,还有一些季节性溪流地,几乎所有肥沃耕地都是缙绅或粮商的,由于这片地区旅途难行,所以很多关中地区甚至山西粮商会雇人在这一带开垦土地,并雇佃户租种,所得粮食就近卖给边军换取盐引。


    许多佃户去当流寇之后,这些耕地就荒废了下来,而朝廷的屯田不是被侵吞就是早就荒废了。


    拿下葭州城之后,户政司和农政司的官员很快便抵达了陕北,开始统计耕地,安置饥民。


    那三万多饥民大多就地安置,少部分送往鄂尔多斯,参与修盐场或挖煤采矿。


    这一趟所获的粮食没达到秦川的期望,吴堡城一共只收了两万三千石粮而已,城内原有的粮食可忽略不计,绥德和葭州城内也没几个缙绅,包括明军的军粮在内,抄出来的粮食才两千石。


    如果汪赫仑只能提供不到三万石粮,那么这次粮食危机还有五万石的缺口,只能靠通商进口肉食来补充。


    五万石问题应该不大。


    秦川在葭州城只待了一天而已,俘获的明军基本都归降了,王安在见到秦川之后也降了,行政管理会有各司官员来接管,布置完防务之后,秦川便从葭州北上,巡视神木城及沿线几座军堡。


    这些军堡是明军遗留的,秦川不打算在这一带建军堡,攻下榆林防线会往外推,没必要再浪费人力物力。


    巡视完神木,秦川便继续北上鄂尔多斯,他要在这呆一段时间,主要是为了盐场。


    各大粮商往吴堡运粮的时候,秦川又回娄烦呆了十几天,一有空就钻进实验室里,最终和罗自西把精盐提纯方法给定了下来。


    其实这法子很简单,先往饱和的粗盐水中加过量的纯碱和烧碱,然后边加热边搅拌,底部出现沉淀物之后把沉淀物过滤掉,然后加适量盐酸,再蒸发结晶就成了。


    加热只是为了加快物质反应过程,实际操作中可以不加热,比如一大池粗盐水加入纯碱和烧碱后不停搅拌,直至出现沉淀。


    但不加热耗时更久,所以秦川决定打造几十口大锅给盐场加热用,提高制盐的占效率。


    反正鄂尔多斯多的是煤炭。


    在实验室里,秦川终于想起了提纯精盐所需的另一种物质,氯化钡,好像是用来去除粗盐中所含的硫。


    但他不知道氯化钡长什么样,也不知道如何制取,罗自西和东篱采菊等人更不知道氯化钡是啥玩意。


    所以,他提纯的精盐中还含有硫,跟后世的精盐还差了不少,但比这个时代的粗盐可要好太多了。


    不仅减少了许多有害物质,更利于保存,更细腻,口感也更好了,粗盐那种苦涩几乎已经消失了。


    这种精盐一问世就注定会大受欢迎。


    如今盐场建设已经开始了。


    从司盐城拐来的那批灶户还住着帐篷或茅草屋,先一步抵达鄂尔多斯的砖瓦烧制匠在盐场不远处挖了三个砖窑两个瓦窑,然后干燥,开塘搅砖泥和瓦泥,打砖瓦胚,等砖瓦胚干燥,这个过程要耗费不少时间。


    秦川抵达盐场所在地时,那些砖瓦胚才刚进窑开火,大概还要个把月才能给灶户住上转瓦房。


    晒盐池倒是已经建了好几块,这东西容易,把地平整好,铺上碎石,然后浇混凝土,平整、光面、周围筑一圈半尺高的坎,浇水维护十来天就可以用了。


    水泥是从清水河新建不久的水泥厂运来的,全程走得几乎都是水路,先由清水河汇入黄河,然后逆流而下,驶入窟野河,沿着窟野河逆流而上进入乌兰木伦河,再由陆路运一百里就到巴汗淖盐场了。


    水路运输所耗费的人力相对少很多,就是清水河跟窟野河水位较浅走不了大船,否则运输效率还会更高。


    铁料之类的其他物资运输因为要走很长一段陆路,所以全部原地开采炼制,除了砖瓦窑之外,如今巴汗淖附近正在兴建的有碱矿场、石灰厂、煤矿和炼焦厂,铁矿位置也确定了,目前正在开挖,因为要挖地将近两丈才能抵达矿层,所以这个矿产量不会太高,但供应整个鄂尔多斯地区的建设所需还是足够的。


    等红砖烧制出来,施工队就会建溶矿池、过滤槽、储存池等盐场各类设施,届时几十口大铁锅和各种管道应该也能送到了。


    湖边开采出来的盐石会先在溶矿池用湖水溶解成粗盐水,接着将粗盐水引到过滤槽,将砂石等不溶性物质全部过滤掉,然后流入晒盐池,将粗盐水蒸发到饱和状态,接着就可以进入大锅,加入纯碱和烧碱加热,过滤沉淀物,再加入适量盐酸中和残留的纯碱和烧碱,最后将盐水再次引入晒盐池蒸发结晶就能得出精盐。


    整个制作过程中,盐水的引流会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司盐城的灶户之前在解州盐湖制盐时,都是一桶一桶地将盐水调到盐池去晒的。


    秦川当然不会采用这种耗时耗力的方法,他要采用半自动化流程。


    自动化需要机械动力,但外燃机还没出来,所以秦川决定造风车。


    鄂尔多斯高原的风一向很猛,只要在巴汗淖湖畔建一座风车,以风车带动水轮将水提到高处,再搭建一些输水管道,就能实现自动将湖水运到溶盐池。


    在溶盐池旁边建一个大水池,溶解后的盐水流入水池,水池边缘立一座风车,同样驱动水轮将盐水提到过滤槽上边,过滤后的盐水可以直接流入晒盐池,若晒盐池不足,则可以暂时流入深挖的蓄水池,需要用时再用风车提上来。


    如此一来,就能实现盐水运输的半自动化,效率比当今世上任何一个盐场都要高出许多许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逆天邪神 大明星就是我 完美世界 第九特区 战神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