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上古泰皇 > 第148章 黄河两岸

第148章 黄河两岸

    西北方,日头正中,阳光照耀着奔流不息的黄河。波光粼粼的河面看得人有些炫目。姬舟裹着厚厚的皮裘站立在战车上。微凉的河风拨弄着他的发丝。两颊微微泛起的红晕在颠簸中缓慢的扩散。他捂着胸口轻咳了几下。这多病的体质,显然又染上风寒。


    不久后,道路逐渐平整,战车不再颠簸,姬舟回身看向后方。行进中的大军黑压压的一片。烟尘滚滚的远方,天地也随之变得混沌。


    他感叹着磅礴的行军气势与那波涛汹涌的黄河竟是如此的相得益彰。二者缺失其一都不会令他生出这般豪情。听着旌旗猎猎以及偶尔传来的战马嘶鸣,姬舟百感交集。


    曾几何时,他因命运而感到不公,渴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来改变现状。然而,在这短短不到一月的时间里,他得到了想要的一切。这不真实的感觉让他如梦似幻又有些茫然无措。


    已是中军主将的诸师瑕与姬舟共乘一车。诸师瑕看着对方悲喜交加的神情,迟疑的问道:


    “君上在想些什么?”


    “没什么。只是苦恼该如何做好这国君。”


    孱弱的姬舟笑容和煦。诸师瑕哀叹着表达同样的心情。


    “臣也不知该如何胜任这将军之职,亦是苦恼不堪。”


    这似乎是个冷笑话。对于诸师瑕而言,他如今的权势与地位完全是其父赶鸭子上架的结果。姬舟此时已然笑得连连咳嗽,似是打趣的回道:


    “寡人与卿慢慢琢磨,你我一同苦恼。”


    两人相视一笑。这时,有斥候来报。


    “报!中行氏遣使送来书信。”


    诸师瑕接过斥候呈报的竹简,随即递到了姬舟的面前。二人都有些疑惑。诸师瑕冲那斥候问道:


    “汝可曾询问清楚,那使者是由国城而来,还是牧邑?”


    “回禀将军,小人不知。使者只言,奉中行氏家主之命,此刻正于前军处等待。”


    兴许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前军的将官未将使者带来。毕竟,眼下战与不战尚无定数。诸师瑕无端的笑了笑,随后摆手让那斥候离开。


    在他看来,叛军一定是怂了。中行氏担心牧邑有失,粮道被断,所以这才派来使者主动示好。


    想到这里,诸师瑕笑着看向姬舟,小声问道:


    “呵呵,君上提两万之众,晋人畏惧。想必是来求和的。”


    姬舟摇了摇头,将手中的竹简卷起,递给诸师瑕看:


    “中行氏向我军借道,希望能安然渡过河水。”


    诸师瑕“啊”了一声。将那书信快速的审阅了一遍。随后,眉头紧皱。


    “嘶!这是为何?毫无道理呀。”


    信中提道,中行寅将进言周王认可姬舟的国君地位,还会将姬费作为人质秘密交给他。这极具诱惑的条件,仅仅是为了安渡黄河,希望卫军按兵不动。


    诸师瑕有些不解。如今的叛军已是强弩之末。主力被困在朝歌,就凭牧邑那点残兵不乖乖束手就擒,竟还恬不知耻的派人谈判?他们何来的勇气?真以为如今仍有实力让卫人屈服?


    正值疑惑之际,只听姬舟说道:


    “寡人亦是困惑。中行氏如欲南下,何不向郑国借道?如此舍近求远,岂不怪哉?”


    郑国第一个响应叛军。双方军事同盟的关系早已确立。此时中行寅不求助盟友,却是求助于卫,明摆着没安好心。


    “莫不是又想故技重施?”


    诸师瑕猜测着对方的意图。他担心中行寅以假途灭虢之计攻取城濮,再次上演胁迫国君,愚弄卫国的把戏。姬舟也颇感困惑,不由地将目光偏向后方,看着河对岸的方向,叹了声:


    “哎!若是兰儿在此,寡人便能无忧了。”


    诸师瑕亦有同感,点了点头,说道:


    “不如...暂且拖延些时日,先将书信送至荧泽,待二公子看过后再做回应?”


    二人达成了共识。随后,命人打发走了使者,便立刻派出一小队人马带着书信赶赴荧泽。


    可叹姬舟身边的智囊,无一人随行。姬兰与王诩姑且不论,就连向来沉稳的史司徒也因农事被困在城濮难以抽身。


    到得大军抵达目的地,已是日落十分。一队化妆成流民的间人悄然离开了癝延驻地,沿河西行。远处五里的地方,便是郑、卫两国的边境。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渡过黄河,潜入郑国北方唯一的边陲大邑——共城。在那里打探关于中行氏大军下一步的动向。


    任务其实很简单。郑国支援叛军的粮草都在共城统一调度,只要摸清粮草具体的动向,大抵便能推测出中行氏大军的去向。毕竟,数万人的吃喝不是笔小数目,仅凭中行氏的能力暂时还无法解决。卫国北边已经没有粮食供他们补给,除了洗劫南方的城邑,似乎栖身于郑国会是叛军目前最理性的选择。


    可笑奉天子诏命讨逆的中行寅尚未联合几路诸侯便要仰仗他人鼻息。兴许还会陷入任人宰割的尴尬境地。这盟主当得委实憋屈。


    众人很庆幸,此行没有生命危险。中行氏的军队仍滞留在牧邑,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摸清粮草的动向。


    抱着这样的心情,他们匆匆的赶路。渐渐昏暗的光线将河岸两旁裸露的沙地染成了暖黄的颜色。尚未走出一里,河对岸突然无端的骚动起来。


    密密麻麻的斑点不规则的晃动,好像无数只蚂蚁在雨前钻出蚁穴,聚集在地面上爬来爬去。看得人毛骨悚然。


    “是我眼花了吗?对面有人。”


    察觉到河对岸的异状,一些人揉着眼睛试图看得更清楚些。


    先前那里分明还是色彩斑斓的石头。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或许是此处河床较宽的缘故又或是天色昏暗视野不够清晰。他们一路行军,也曾看到过简易的窝棚,扎好一半的木筏,烧焦的石头以及骨瘦如柴的饥民。不过,那些都是稀稀拉拉的分布在河对岸。哪儿有眼前这般庞大的规模。


    “见鬼了!这足有数万人吧?他们为何聚集在此处?”


    话音方才响起,只见对面攒动的斑点犹如掀起的浪潮,开始向上游传递。整条河岸顿时沸腾起来。


    “娘的!这到底是怎么了?”


    此情此景,看得一行人也都紧绷着神经,随着难民的节奏也无端的紧张起来。一行人都是从南方权贵临时组建的军队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几乎没有人上过战场。


    “没见过世面的家伙。北地兵灾又值饥荒,对面自然是逃难的饥民。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快些赶路。”


    领头的男子发了话,可众人还是看着对面,脚步慢吞吞的移动。


    “这动静未免也太大了些。难道不奇怪吗?”


    男子被属下质疑,有些不爽的回道:


    “我大军两万之众,沿河扎营,少说延绵三里。对面皆是胆小如鼠的百姓,若是没有动静,那才是真的见鬼了。”


    说话的男子是位两长,曾被征召入伍,在朝歌北边的邺城服过两年的兵役。虽是驻守在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野中,但也与晋人有过小的摩擦。面对这帮未经战事的新兵,他有着足够的自信让属下们信服。


    他的话似乎起到了作用。众人加快了步伐。可是,不一会儿,对面的人潮也向着同样的方向开始缓慢的移动。队伍里有人开始焦虑起来。


    “沿河若都是这般景象,我等当如何渡河?”


    想来,河对岸的难民亦是延绵了数里。两方都想渡河,他们若是当着难民的面乘筏逆流而下,姑且不说有暴露的风险,怕是会被当成傻子来夹道欢迎。


    两长有些糟心,忧虑的看向前方。


    “自当先入郑国,再想办法。”


    行了一个时辰,天色已黑。一行人寻了处沿河的洼地,准备在此先将就着歇息半晚,待到鸡鸣过后,再趁着夜色偷偷的越过边界。


    两长随即吩咐众人做起事来。有人拾柴生火,有人打水造饭,还有人拔来干草,铺在地上充当床褥。


    不久后,他们围聚在火堆旁吃起了干粮。嚼着硬邦邦的豆子,就着热腾腾的汤水。诸人的脸上都流露出满足的神色。


    想象之中的军旅生活似乎也没那么枯燥。新兵们显得尤为亢奋。随口说些稀奇古怪的猜测。诸如,万一他们睡熟了,无人站岗,河对岸的饥民会不会游过来将他们生吃活剥了?


    许多人被吓得面色铁青。然而,恐怖的猜测却是愈演愈烈。


    “你们说这火光会不会引来郑国的军队?他们此时正往这边赶来呢。”


    “呵呵,郑人若是抹黑过来将我等虏去,怕是会被充作劳役,折磨致死。”


    两长实在是听不下去了。


    “蠢货!此处乃是洼地,不易被人察觉。再说了,此乃我卫国的地界,何来的郑人?”


    话语中有些责难的意味。诸人噤若寒蝉。气氛顿时尴尬起来。两长站起身,爬上那低矮的土坡。走出了洼地,他侧身看向下方的众人。


    “明日造筏泅渡皆是苦活,尔等早些歇息,休要再胡言乱语了。”


    男子半身的轮廓没入黑暗之中,配合着低沉的话音显得异常恐怖。此时,下方的同伴纷纷点头应诺,没人再敢口无遮拦的说笑。


    回想起驻守邺城之时,他也曾像这帮新兵那样,整日期待着晋军的到来。偶尔说些热血的言论,便会被老兵们一通训斥。最后,只能乖乖的听着。然而,到得真正遇上了敌人,他才明白前辈的教诲是多么的重要,至少能让自己活着归家。


    他回过身,走入黑暗之中。这时,身后有人紧张的询问道:


    “两长!您上哪儿去?”


    他没好气的回了句:


    “屙尿。”


    走出十数步,他犹豫着停了下来。目光不由地望了望西边。


    远处地势起伏,漆黑的夜色中夹杂着零星的火光。想必是乡野之中的农舍。近处茂密的丛林,摇晃的树影将漆黑的颜色无尽的延伸至天际。夜幕随之开始下沉,天地交融间,黑暗仍在继续的延续。


    两长没有走入树林,而是就近寻了处草丛。正准备解下腰带,目光又不受控制的朝河岸边扫去。


    果然还是被刚才的言论影响到了。纵然不去多想,脑海里仍会浮现出一些可怕的画面。


    河水哗哗的流淌,持续的声音掩盖了周围的虫鸣。两长站了许久,待到确认过河岸旁没有动静,这才安心的放起水来。他一边吹着口哨,一边紧张的看着密林深处。


    就在这时,身后陡然传来“咯吱咯吱”的声响。声音密集而微弱。男子的身体如触电般抖了一下,汗毛顿时倒竖。


    “何人?”


    猛一回头,瞧见同伴们正聚在自己的身后。他破口大骂:


    “操!你们这帮兔崽子,想吓死老子啊!”


    “呵呵,小人们不敢。只是...也有些内急。”


    一群人挠着脑袋傻笑。他们嘴巴不说,但心里总归是有些害怕。随后便围在那草丛边开始了浇灌的工作。


    “河对岸的人为何不生火呢?”


    “他们连饭都没得吃,生火又能作甚?”


    新兵们谈论着无聊的问题。两长正打算先一步离开这里。可是,刚迈出一步,神经骤然紧绷。目光下意识的扫过河对岸。之后,由东向西再由西向东,反复扫视了数遍。他似乎想确认些什么。


    “两长!该回去了。”


    身后传来了催促的话音。他像是没有听到,呆呆的站在原地,目光凝视着来时的方向。


    按照周历,此时已是春末三月,但实际还是一月底,温度并不高。加上偶尔降雨,夜晚若是没有相应的保暖措施,缺衣少食的流民是很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的。露宿荒野,烤火取暖是必然的措施。


    然而,当下不仅是河岸旁看不到一丝火光,就连更远处的丘陵地带亦是一团漆黑。他想不通,牧邑就在对面不足十里的地方。如此繁华的大城邑,周围又分布着许多村落。纵使已被叛军占领,但那里居住的卫人也不至全部遭到驱逐或是屠戮。没有火光,这委实太奇怪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逆天邪神 大明星就是我 完美世界 第九特区 战神领主